↑鄰居花園裡的Bleeding Heart
↑陽台上的日本楓
來到德國數一數也將近十個月了,如果要問我對於德國人這個族群的看法,說真的還是很難給個綜觀或下個定論。一來是觀察的時間太短,二來當然是生活經驗有限,接觸的人、事、物都只能說是片面的體驗,要這樣就斷言"德國人都是...,都很...",未免太情緒化個人經驗,也太簡化社會族群的多樣性與複雜性了。
不過俗話說:"所有的刻板印象都有一絲的真實性",這點我倒是滿贊同的。德國人比較嚴肅嗎?德國人比較守法嗎?德國人比較愛乾淨嗎?德國人比較準時嗎?大致上好像都是的。不過以上這種肯定語氣,很重要的當然都是指"相較而言"和"一般來說"。
嗯,所有的事都是相對的,所有的平均值之外也都有極端。遇到過很親切很熱情的德國人(像我的可愛鄰居Frau Radke,改天再好好介紹她),看到過在高速公路上以高速逼近迫使前車讓道的惡劣駕駛 (Drängeln極為危險,因為大家車速都很高,這在德國可是會被重罰的),在"點綴"滿煙蒂、碎啤酒瓶及各種小紙頭垃圾的Düsseldorf某些電車站等過車,也常常為遲到的S-Bahn通勤火車感到惱火(有時候是高興 )。一些Culture Shock理論不是很一針見血的分析了嗎,人在異文化待久了,自然能體會到人類社會除了在制度、福利、富裕程度等層面的差異外,文化共通性其實很高,人性的差異並不大。
慶幸的是,或許因為學的地理,又喜歡到處遊走,在德國我幾乎不曾體驗過真正的文化衝擊。之所以會有感而發,是因為這兩天在幾個同樣也是在德國生活的台灣人網誌上,看到討論"德國的月亮比較圓嗎?"的文章。這些前輩們在異地的生活當然一樣有甘有苦,但她們口徑一致的是發出"可以的話,千萬不要嫁到異地來"的呼聲,據她們討論的內容,似乎身邊有不少執迷不悟、一心嚮往異國婚姻的"純真女孩"。
其實如果不是因為"命運的安排"(聽起來夠宿命和悲情吧),應該很少人會願意遠離親人及家鄉,放下自己已擁有的一切,到異地忍受當一個alien、學一種alien語吧?特別是像婚姻對象這件事,很難想像先列好條件再按圖索驥,人生有太多的意想不到啦!我對另一半的感覺從認識之初的"一個德國人"、"一個德國男人",到現在的"一個普通男人",人相處久了,認識深了,外表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好像真的就逐漸消失了,雖然我們大概永遠都不會有夫妻臉,在旁人眼中,我們對彼此大概也永遠都是外國人吧!
生性說實在一點也不宿命和悲情的我,相信的當然是自己的選擇。不如意的時候雖然也會想:"嘿!還是回台灣好了,有家人的溫情,有自己喜歡的工作,有在家鄉的那一種無法被取代的親切舒適與自在"。但我偶爾的情緒低落或不如意,說起來有點"見笑",其實怎麼樣都是強說愁,比起許多在這裡認識的異鄉人,不管是來自科索沃或剛果東部前戰區的同學,或是來自土耳其被迫害的庫德人及亞美尼亞人,他們所敘述的親身經歷~戰爭、逃亡、饑荒,還有在這裡正面對的生活現實,豈是我所能想像及體會的?
因為戰亂流亡而離開家鄉是最值得同情的,因為回不去故鄉,而心靈上在這裡卻永遠是異鄉人。想到這裡,覺得在生活上擁有很多自主權與選擇性的自己,還是滿幸運的啊!
留言列表